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今天是:

2014年东莞车市五大猜想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1月24日 字体大小:【

    日前,东莞2013年全年新车上牌量新鲜出炉,全年上牌数据为179815辆,相比2012年的167129辆的上牌数,增长12686辆,增幅为7.59%。
    2013年的汽车销量数据,让多数车商感到满意。有车商表示,2013年的车市增长超预期。绝大多数车商完成厂家制订的年度任务,有部分车商的销售量还达到了自己制订的更高销售目标。目前有部分车商2014年的销量目标也已经出炉,除了少数车商表示2014年销量跟2013年持平之外,更多的车商将目标调到一个更有挑战的高度。东莞车商对2014年的车市普遍持乐观态度。
    那么,2014年的东莞车市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市场布局、竞争格局、细分表现分别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记者本期来为读者做一个系统的猜想。


    政策猜想:力促车市健康发展
    2013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汽车相关政策,在执行层面也进一步趋严。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对汽车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汽车召回条例的从严执行,让汽车厂家召回频密程度超过以往,也使这一政策在中国真正步入了轨道;大气环境的严峻形势也倒逼各项针对汽车的政策及管理办法的出台,加快了发动机的技术进步、油品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近年来,限牌、限购成为区域车市头上的一把刀,不知何时会落下。坊间传言,苏州、深圳都可能限购,而据最新的消息,深圳已停止新号牌的发放,将以前报废的旧车牌号码重新投入使用,而此前承诺不拍卖的稀缺号码资源也进入拍卖程序。种种迹象表明,深圳号码资源趋紧。而对于东莞来说,从道路交通到大气环境来看,短期似乎并无限牌限行的担忧。若深圳实施限牌限购政策,临近深圳的东莞无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此外,环保政策对车市的影响将进一步深入。去年11月26日,国家四部委确定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对外公布,东莞被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但东莞的具体补贴办法尚未出台。据悉,目前东莞消费者购买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秦”,基本都选择在深圳上牌,这样可获得3.5万元的深圳区域补贴。如果东莞的补贴得以落实,新能源车在东莞也将迎来一次较大的发展机遇。
    2014年,国家政策对车市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从长远来看,必将利于促使车市健康发展,但短期内或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震荡。

 
    市场布局猜想:渠道洗牌重组将提速
    4S店的此消彼长是车市的常态。2013年,东莞有新店开张,也有经销商退网或降级,但总体4S店数量仍在增加,虽然对于4S店经营模式的质疑时刻存在,但仍然无法阻挡新店建设的步伐,其中,高端品牌的扩张节奏表现尤为明显。
    2013年,超豪品牌进入东莞的节奏加快。从年初开始,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巴博斯等品牌相继在东莞开店,并取得不俗的销量。据悉,兰博基尼在东莞选址已久,不出意外,2014年其4S店将在东莞出现;2013年南城新开了一家路虎捷豹4S店,而今年东莞还会有路虎捷豹4S店上马。此外,JEEP、雷克萨斯也放出了建新店的消息。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市场存在空白,东莞的豪车消费有巨大潜力,一方面是存在可观的销售利润。
    此外,并购重组也成为一个不错的扩张途径。去年,东莞讴歌4S店被华熙集团收购,焕发出新的生机,其销售形势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扩张节奏将延续到2014年。
    新店开张的节奏,在大众化车型领域显得比较缓慢,业内人士更愿意用洗牌、整合等词汇来描述他们的变化。近几年,随着东莞汽车市场日渐成熟,有些品牌的4S店已呈饱和之势。有业内人士透露,广汽本田最初计划在东莞建16家店,但时至今日,9家4S店的数量已经让众多经销商叫苦不迭。单品牌众多4S店的出现,摊薄了销量,造成每家都吃不饱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上海通用别克缩减4S店数量,将一家4S店转变成二级网点。别克东莞区经理甄颖君表示,2014年不打算再开新的4S店,而采取增加“城市展厅”的模式,在保证销量及市场份额的同时,让经销商付出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回报。别克的这种模式得到了更多品牌的响应,特别是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多选择在主城区建旗舰店、在镇区建卫星店的模式来经营,可以降低成本。


    竞争格局猜想:日德战愈发激烈 
    日系2013年基本完成了收复市场的使命,加紧市场布局;德系加快推新,吹响反攻号角。
    日系和德系一直是两大最主流的品系,其在市场上的较量,无论对于车企、经销商、消费者来说,都是近几年无法绕开的话题。2013年,日系一方面忙着收复市场,另一方面加紧布局;而德系一方面在冲量,同时也不忘扩张。
    去年上半年,日系除了新天籁,几乎没有新车投放市场,然而高库存的压力,也迫使日系经销商不得不降低利润以求销量。而此时,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型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部产品的进化,上半年相继推出了迈腾、速腾、宝来、捷达、CC的更新换代产品,上海大众也推出朗行。
    去年6月份凌派的上市吹响了日系品牌市场反攻的号角。接下来东本杰德、全新RAV4、全新雅阁等重量级车型相继投放,像一颗颗重磅炸弹让市场应接不暇。业内人士透露,从去年7月份开始,德系和美系就感受到不小的市场压力,增长势头受到了遏制。而接下来日系在东莞深厚的市场底子以及新车的带动下,一路势如破竹,去年11月甚至超越德系,重夺中国车市销量冠军的宝座。
    由此可见,日系在2013年基本完成了收复市场的使命,具备来年跟德系一搏的资本。而德系也拉开了反攻的序幕,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高尔夫7、大众途锐V8等新车型多达15款,甚至包括宝马、奥迪等高档品牌,也在加快推新步伐,并加强华南地区的布局。这些新车型,都将成为2014年决胜市场的主力军。
    2014年,无论是日系还是德系,将会有更多的新车型投放市场,无论从产品竞争还是营销来讲,德日之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细分表现猜想:SUV同质化竞争将越来越严重
    2013年SUV市场的暴力增长,超出了不少厂家的预料,去年前11个月,SUV产品累计销量为271.2万辆,同比增长达到了49.9%。正是SUV市场的异军突起,才带来了整个汽车市场的两位数增速。就东莞市场而言, 2013年一共有165款SUV产品推出,包括全新上市、新增上市以及车展上发布的各种SUV概念车等。其中,31款改款车型,21款年型款车型,69款全新车型,44款新增车型。从这一组数据中能够看出,当前SUV市场的新产品推出速度非常快。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现在很多进口品牌的SUV,已经开始针对中国市场打造了不少特别版。
    记者初步统计得知,165款SUV车型中,德系有24款,日系有30款,美系有31款,欧系有24款,韩系有13款,自主有43款。自主品牌的绝大部分产品全部为紧凑级和紧凑级以下的产品,在售价上与合资品牌存在一定的交集,主要存在于紧凑级产品与合资的小型SUV之间。这部分车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莞车市的走向。
    东莞一位福特经销商告诉记者,2014年的东莞乃至全国的SUV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初步预测,第一,豪华和奢华品牌将会在SUV市场发力;第二,合资汽车品牌将会进一步完善在SUV市场的布局,国内的SUV市场细分化将会越来越清晰;第三,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产品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大量中低端SUV,同质化竞争将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在这个领域各品牌可以上升的空间还有很大。


    车商发展猜想:经营困局或打破 
    虽然东莞大部分经销商的经营还处于亏损或收支平衡状态,但他们已经找到了改变这种局面的“救命稻草”,并有望在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
    从数量上看,东莞车市2013年的销量比较乐观,但销量只是反映车市的一个方面,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更关注的是利润。近年来,利润下滑、经营亏损成为困扰许多经销商的一个难题,而这种情况在2013年愈演愈烈,连销售状况较好的一汽-大众品牌经销商也不例外。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坦言,东莞2013年处于亏损及收支平衡的汽车经销商达到80%,也就是说只有20%的汽车经销商在赚钱。
    车商们都很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的车市背景下,利润的困局需要通过售后来解决。2013年,多家4S店对售后服务进行升级,如扩大维修区面积,增加维修保养工位。东风本田东莞东仁店总经理李保祥表示,升级软硬件设施,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汽车“三包”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除了较为常规的维修、金融、保险、上牌、二手车等服务外,车商们也在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如东风南方推出的“易租车”服务,还有多家4S店推出会员制,推出多种维修保养套餐来挽留售后维修保养的客户,减少流失率。 
    

[责任编辑:sasa]

上一篇:价格明显回升 节前购车不抵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