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面临困难的美国通用,还是发展顺利的德国大众以及日本丰田
成功与失败的例子
对于那些经营比较独立的汽车企业,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上显露出其弱点——资金不够雄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车型比较狭窄等。但并不是说这样的企业就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希望。
最出色的成功例子之一是福特
更为特殊的是克莱斯勒的例子,这家厂早在20多年以前就以吉普
进口车的引导
从进口车的角度上看,三菱在进口车市场方面做的工作最好,品牌与产品的知名度也最高。虽然其与东南汽车制造的合资产品销售情况一直不好,与其它的合作伙伴也正在接触难以一时确定,但当其理顺关系后还是有可能发展起来的。相比之下,克莱斯勒与菲亚特就比较落后一些,尤其是后者如今不仅没有合资企业在生产产品,也缺少进口车的销售系统,想重返中国市场的难度颇大,必须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系统。
寻找合适的伙伴
中国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够在国内组织生产与销售,而且肩负着将进口车本地化的问题,因此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国际品牌是否能够真正地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问题。
在这方面,一些已经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形成了规模,苦于技术上难以得到迅速提升的新兴汽车制造企业如奇瑞等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对象。以奇瑞为例,如今虽然有克莱斯勒与菲亚特与其签订了合作的协议,但距离真正合资制造汽车产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正因为中外双方都是弱势,所以合作起来将面临着资本投入与产品选择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如人们期望地那样迅速推进。
另外一方面,类似马自达那样选择实力雄厚的一汽旗下的子公司,利用其对于生产与销售的熟悉来取得比较快的发展速度,也是一种成功的合作道路。然而这样的机会对于海外车厂来说也并不太多,在具体的合作上的一系列矛盾也使得马自达3、马自达2这样本来有着不错流行潜质的车型难以热卖起来。
更加深层次的竞争手段
熟悉中国汽车产业的人应该知道,菲亚特其实并没有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作为南汽最赢利的部门,与菲亚特合资的依维柯客车依然热销,同时上汽集团下的一些零部件企业也是与菲亚特或者其子公司合作的。这些都是菲亚特日后重新大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制造轿车的重要依托。
除了零部件以外,拟议中的奇瑞为克莱斯勒贴牌造车也是一个可以互惠的绕道进入中国车市的途径。只是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于发展迅速的中国车市来说长时间的等待也意味着机会的流失,各家弱势品牌尤其需要抓紧时间。
网易调查:
|
【投票结果】 本投票起止时间: |
对于以下知名汽车品牌将在中国投产,你最看好哪个? (目前共有 33 票) 雷诺 15票 45.0%西亚特 6票 18.0%韩国双龙 12票 36.0%本投票起止时间:09-09 至 09-16 【往日投票结果】 |
阅读延伸:他们的进入能改变他们在中国的弱势吗?
“外资攻城”雷诺汽车国产计划或将亮剑 (本文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