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部件“去水”新方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罗喆 日期:2010年08月26日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连日暴雨,使国内部分地区又成为一片泽国。对于很多车主来说,虽然没有亲历汽车被浸,但南方最近的雷阵雨天气,不能不让他们及早防备。不过遇雨遭浸水后,很多车主往往沿用的仍是将车内部件拆出晒干、晾干等老方法,这使得浸后清洗工作难以彻底。
不过,记者最近发现市场上有一系列专门针对浸水后,快速将车内部件水分驱出来的养护产品。针对传统的浸水车事后处理工作,会有一些死角位置未能完全清理干净留下隐患的问题,通过这些新方案,配合以往传统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使车辆免除后顾之忧。
水膜置换剂
快速挤出水分
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南方雨季较长,尤其在七八月份,全省各地“水浸”现象层出不穷。由于车辆浸过水后,水分残留在电路接头部位,不易挥发。以往的做法是用高压枪吹干表面水分,但藏在里面的水分却难以吹干,让它们残留在内,会腐蚀电路,导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这时,可以尝试喷上一种新型的水膜置换剂,它能够起到快速将水分挤出来的作用,并覆盖在原来湿水部位。由于这类产品的渗透力强,特别适合于接线位易藏水处。
据了解,它的有效期可保持半年左右。
电路接头保护剂
保护原车线路
市场上还有一种电路接头保护剂,只要喷在电池头上,就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使它免受侵蚀。这种产品喷过之后的效果,有点像平时日常包裹电线的那层蓝色绝缘胶布。
车辆浸水后,像车门、后尾厢等活动部位有缝处,很容易产生开闭不顺畅伴有异响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一种高渗防锈润滑剂,喷在车上铰接部位,起到防锈润滑的作用。
内腔保护剂
可喷死角位
当汽车浸水后,汽车内腔部位(如车门内侧)进水,会将原车出厂时的防锈脂融掉,水分还会残留在内腔里面,造成腐蚀破坏,这种腐蚀会慢慢渗透,容易被人们忽视。对此,可以试一下一种汽车内腔保护剂,用高压枪喷到汽车内腔处的死角位置,使它产生雾化效果,形成细致的防水膜保护层,维持长期防锈的效果。
不过,这种专门对付浸水车的配套产品,虽起到补救及事先防范保护的作用,但对于那些新车来说,可操作性会稍低。因为,需要将各部件都分解拆除出来,再对逐个部件、接线口喷涂。可以将它视为配合传统的浸水车处理方法更为简单快捷的一个方案。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
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